(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潘 琦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今年以来,外籍人士来华、国民出境的频率大幅增加,跨境消费场景明显增多,而境外用户在中国内地移动支付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前不久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
境外用户在中国内地存在支付困难已不是新鲜事,特别是疫情以来跨境流动减少,金融平台及商户出于减少成本等考虑,各项与境外机构的合作一度搁置甚至终止,这使境外用户在国内可消费的场景更加有限。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电子支付方式仅支持绑定内地银行卡,过去可与境外信用卡关联的滴滴、携程、大众点评等平台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支付不便问题。
既然使用境外银行卡不方便,那么直接在中国境内办理银行卡呢?记者了解到,以国外护照在国内开办银行卡也并非易事,需要首先开通境内手机号码,且多数只能办理二类账户(交易金额存在较多限制),如果想实现移动支付则需要更多材料证明,并需要较长审批时间,对于短途来华人士来说可谓困难重重。此外,据观察,海内外交易的不畅影响的不只境外用户,也包括国内用户。海外购物平台多数还未与国内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国内用户想要“海淘”也并不容易。实际上,由于存在盈利动力不足、费率及安全等问题,对于境外账户消费的限制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要想实现境内外卡组织在安全基础上的支付畅通,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令人期待的是,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透露,腾讯将在7月陆续开放微信支付商户网络给VISA等国际信用卡或扣账卡组织,方便境外用户在中国内地能以常用的信用卡和扣账卡绑定微信支付。据了解,微信支付此次开放的线上线下商户场景包括且不限于商超购物、餐饮、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商户,全面覆盖衣食住行等领域。与此同时,支付宝在近日也推出了针对境外用户的服务升级方案。目前,在华境外游客可以通过下载支付宝App,完成身份认证并绑定指定渠道境外银行卡后通过支付宝实现扫码支付。而来自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甚至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当地电子钱包,在中国内地实现扫码支付。
除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给出的解决办法外,银行业也正在为解决境外用户支付难做出新尝试。近日,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联手携程集团实现了外币与数字人民币互兑功能,用户可通过境外手机号注册并开通数币钱包,在携程外币兑换网点将外币现钞兑换成数字人民币并存入本人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国银联旗下云闪付也正在探索从外籍人士开卡及资金预存方面推出便捷性功能,以方便在中国内地消费的线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绑定外卡,从银行端简化外籍人士的小额消费账户开卡流程、实现快速申卡,可能是更值得推进的解决方向。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用面更广,更有利于带动国内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除金融机构在支付工具上完善“支持绑卡”“提供便捷支付”等功能外,实现境外用户消费体验的真正优化还需要商户网络的开放。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刷卡费率等制度存在差别是消费场景仍然稀少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支付收单费率普遍在%以下,但国际卡的收单费率普遍在1~3%,按照国内费率主要由商户端承担的市场规则看,商户方很难承担得起。
由此可见,由于币种差别、管辖差别的存在,境外用户支付的便利化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优化。未来,随着商户网络逐渐开放,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将进一步提高服务便利水平。与此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应积极对接不同卡组织,平衡好支付便利化与反洗钱合规经营,在安全的基础上助力改善境外用户支付体验。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